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纳西族简介

纳西族的自称因方言不同而有所区别:丽江等地多自称“纳西”,宁蒗、四川盐源等地自称“纳日”、“纳汝”或“纳恒”。按纳西语分析,“纳”有“大”或“尊贵”的意思,“西”、“汝”、“恒”等意为“人”或“族”。 1954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纳西”作为共同族称。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以纳西语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在纳西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两种文字。“东巴文”是纳西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以前)就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还流传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

与东巴文化发展的同时,纳西族又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先进文化,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内容。从明代开始,以丽江土司为首的贵族领主首先接受了汉文化,他们大都能诗能文,如木公曾写下了《雪山诗选》,木增曾写下了《云迈淡墨》等诗集。

纳西族一般居住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木楞房,以木板覆顶。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宁蒗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则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和对偶婚。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变。

纳西族能歌善舞,在生产劳动和民族节日中常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古老的传统歌舞曲调有“喂麦达”(丽江)、“火搓圭”(永宁)、“呀号里”(白地)、“哦热热”(丽江大东)等;民间乐器以葫芦笙、竹口弦和直笛为主。

纳西族礼仪及禁忌

纳西族性格热情开放,有着知书识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纳西族的禁忌主要有: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在家中和村内忌唱“谷气”调。办喜事时忌跳“哦热热”歌舞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孕妇忌给死者引路搭桥。孝男孝女忌食死者的伴魂鸡肉。东巴祭司忌吃献给死者牲畜

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

在家里不能吹口哨,否则认为会把鬼引来

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

妇女的裙裤不能晒在院坝里,妇女不能爬阳台和粮架

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和猎杀入家宅的小动物,蛙蛇进屋,忌伤害,应泼以牛奶或抹酥油,恭送出门。不能伤害逗转耳畔的蜜蜂

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自己穿过的衣物送给人。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

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不可跷二郎腿

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打主人家的狗,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

不能在家中唱情歌

吃饭时忌敲碗筷、翻菜、或连续夹菜

纳西族节庆活动

纳西族禁忌_纳西情歌广场舞分解动作_3个族说谎族诚实族

每年农历3月 5日,都会在玉水寨举行盛大的东巴会。这天,东巴们早早来到玉水寨东巴什罗庙。点燃香炉,烧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并诵经,做法事。东巴会也是各地东巴“比武”,展示各自才华、技艺的机会。各地的东巴一个接一个按自已的风格诵东巴经,跳东巴舞。然后,相互交流经验,切磋学习。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丽江纳西族的“棒棒会”。届时,丽江城内人流如潮,街道上摆满了交易的竹、木农具和果树、花卉等。棒棒会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该会由“弥老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清初改土归流后,赶会地点移到丽江古城内,并逐步发展成为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近年又增加了果树苗木、花卉盆景,赶会地点也从古城内移到新城区。除了正月十五城区的棒棒会外,还有正月二十的白沙农具交流会,纳西语叫白沙当美空普,意为白沙大宝积宫开门。这是明代以来延续下来的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庙堂年一度开门,让人们烧香拜佛,后来演变为以农具交易为主的传统节日。交流会上,不仅农具种类齐全,而且小孩玩具及日用杂货应有尽有,所以俗话称除了鸡鲁头之外,什么都能买到。

3个族说谎族诚实族_纳西族禁忌_纳西情歌广场舞分解动作

“三朵”,是传说中能征善战、济困扶危的英雄,被纳西族千百年来崇奉为保护神。据东巴古籍记载,三朵属羊,所以在过去,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各地的纳西族都要到丽江白沙“玉龙祠” (即北岳店 )隆重祭拜三朵神,有的还在自己家中举行“祭三朵”仪式。除祭拜活动外,还要进行各种文娱活动。由于二月初八正值“万朵山茶”盛开,春光明媚,又逐步形成纳西人民的踏青游春节日。 1986年 8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农历二月八“三朵节”定为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每年这天全市放假,并由县政府具体安排节日活动,如举办游园赏花、召开有关学术讨论会等。届时,游人如潮,满城欢腾,昼夜欢歌,热闹非凡。如今纳西三朵节,业已成了丽江最隆重的大型民俗文化盛会。

纳西情歌广场舞分解动作_3个族说谎族诚实族_纳西族禁忌

丽江七月会,于农历七月中旬举行,是纳西人的又一重要节日。会期十天左右,因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交易为主,又称“七月骡马会”。七月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传说纳西族创世祖先崇忍利恩,经历洪水劫后余生,与天神的公主衬红褒白邂逅相爱,冲破重重阻挠,终于成婚,在从天上返回人间创世时,把天宫的马匹交易会也传回故乡,于是丽江便有了骡马盛会。其实,丽江自古便有“花马国”的美誉。这里很早就用马与四川客商交易。在《东巴经》中,有不少养马生活的精彩描绘。丽江马体型匀称,眼小有神,颈短粗,昂有力,肌肉发达,四股强健,蹄质坚硬,有吃苦耐劳、举步轻巧、善于爬山越岭等优点,驮、骑、拉均宜,不但在当地被广泛役用,而且每年都有大批马匹输往各地。明代由于军事和运输的需要,从山西一带引进优良驴种,与当地好马搭配,发展了骡子。明初,丽江木氏土司以本地骏马送京朝贡。清代乾隆年间,在每年三月的龙王庙会上已有骡马牲畜交易。民国初年,在各地骡马互市基础上,又在丽江古城狮子山西边的山坡上举办七月骡马会。解放后,随着民族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古老的七月会更加兴旺,成为交易骡马、交流物资、传播文化的新型盛会。随着规模的日益扩大,会址也搬迁到更加广阔的红星交流会场。节日期间,纳西人牵着牲口,带着农副土特产和各种中药材,来到大研镇赶会。邻近各地的汉、白、彝、藏、傈僳、普米等族兄弟姐妹,也身穿民族盛装来赴会。西藏、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客商,也远道赶来参加盛会。人们白天赶会,逛会,看展览,看演出,从街头到会场三公里路的人流从不间断。日落黄昏,华灯初上,四方街、新大街和广场上,人声鼎沸。有的吹笛子,有的奏芦笙,有的对唱“谷气调”,有的围圈跳起《阿丽里》和《哦默达》。

纳西族饮食风味

纳西族禁忌_3个族说谎族诚实族_纳西情歌广场舞分解动作

纳西情歌广场舞分解动作_3个族说谎族诚实族_纳西族禁忌

纳西族禁忌_3个族说谎族诚实族_纳西情歌广场舞分解动作

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珍水味、物产丰饶,世代生息繁衍,纳西族人民崇尚文化,博采众长,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纳西族,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麦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烩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门类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再配搭诸如八宝饭、高丽肉、松子炒鸡,以及按季节制作蒸梨、蒸苹果等甜食,形成蒸煮炒卤炸烩酥炖多样齐备,色香味俱佳。

一叠:果碟类(13碟)即象征玉龙13峰。

(迎宾礼) 四干果、四蜜饯、五点心可根据季节变化,原料也随之改变,可规格不变。

菜名菜单:纳西风味冷盘、丽江火腿、油煎黑粉、玉水鸭蛋、板栗烧肉、高勒韭黄、吹肝、风味腊肉、寺舟龙爪、满梨肉丁、纳西乳扇、泡辣炒肉、神龙地参

二叠:欢聚碟(13碗)

菜名菜单:白芸豆酥肉、烩佛掌参、百合圆子、木耳炖鸡、凉拌、拉市鲫鱼、云腿老龙皮、白云尖尖、菊花闹铃、云腿粉丝、油煎麻补、纳西格贡、炒三丁

三叠:热烈碟(火锅为中心)共13种

菜名菜单:大红肉、烤鱼、酥油茶(甜咸两种)、铜锣锅焖饭、水焖粑粑、丽春火锅:

从下往上分八层,分别为:腊排骨、芋头、茨姑、豆腐、韭菜根、粉皮、粉丝、青菜(代辣子蘸水)

纳西族婚俗

3个族说谎族诚实族_纳西族禁忌_纳西情歌广场舞分解动作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盛行姑舅表优先婚配习俗。结婚一般要经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订亲,纳西语“日蚌”,意为送酒,男孩长到五六岁,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到适合的女方家为儿子说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待女孩长到十岁左右便择吉日订婚。之后男方家要向女家行“小酒”、“大酒”等礼,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都要到女方家送礼。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接亲队伍到达,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撒“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正中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

过去,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谈恋爱称为“命若贺”,一般不受父母干涉,通过各种节日活动和红白喜事场合相识交往,定期约会于山间田野,对歌弹弦,倾吐衷肠,互赠情物。这种传统的社交自由,与汉文化影响的封建包办婚矛盾尖锐,加上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剥削和农民的贫困加深,致使相爱的青年往往不能成婚,为了忠贞于纯洁的爱情,就相约至玉龙雪山或村寨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

东巴祭司依据当时所发生的情死悲剧情况,创作东巴经典《鲁般鲁饶》(牧奴迁徙记),并把它作为超度为情死者的经书,在道场仪式中反复吟诵。纳西族第一对情死者从情死鬼头目演变成爱神,十二岩子坡这个情死鬼魂的归宿地,也演变成雪山情国(游翠国),并把情死国描绘成不同境界的三个国。经过东巴教的不断传播,民间又形成口传的长诗《游悲》(殉情调),其故事说:女主人公从小在山上放羊,孤单寂寞;男主人公是次子,分家没有份,就上山打猎。二人相会在深山,互诉苦情,于是相爱,但他们烧香问卜,都难于成婚,便去准备情死的用物,接着双双爬上雪山,经历“树上盘恶峰,石上长尖刺”的“游翠第一国”和不长草木的第二国,过了独木桥,到了“金花不会谢,金果不会落”,没有苍蝇蚊子的理想乐园“巫鲁游翠国”(第三国),过上了“白鹿当耕牛,斑虎当坐骑”的自由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文化教育的逐步普及,加之新婚姻法的深入实施,恋爱自由和结婚自主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纳西族的殉情之俗早也成为过去。

纳西族建筑

纳西族禁忌_3个族说谎族诚实族_纳西情歌广场舞分解动作

丽江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抗震能力,使房屋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寓意防火。

纳西民居既讲究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门楼斗拱重叠,照壁飞檐出角,外廊宽敞明亮,特别是门窗隔扇都雕饰各种精美图案,天井花坛栽种梅花、桂花、菊花、兰花一类品性高洁雅致的花卉,整个庭院古雅秀丽,独具地方民族特色。

纳西族服饰

纳西情歌广场舞分解动作_3个族说谎族诚实族_纳西族禁忌

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各地的服饰也有着差异:大研镇一带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的损伤。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它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 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说法: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香格里拉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羊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