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临卦》之六五爻辞“知临。大君之宜,吉”破解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释字(词)

֪

《说文》:“知,词也。从口从矢”。《玉篇》:“知,识也,觉也”。《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清段玉裁注:“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

“知”的本义就是识敏。不假多思,脱口而出,言词如矢之疾,说明对所言之事十分了解,熟悉。“知”是“智”的本字。

大君

《师卦》上六爻辞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履卦》六三爻辞曰:“武人为于大君”。《临卦》六五爻辞曰:“大君之宜,吉”。孔颖达疏:“大君,谓天子也”。

《周易》在此三卦中皆提到“大君”,并且所提到的“大君”皆为阴爻所言。《易》以阳为大,以阴为小,故知“大君”并非阴爻所指,而是另有所指,而且一定是指阳爻,这是毫无疑问的。《师卦》是由《剥卦》变化而来的,《剥卦》上位原为阳爻,卦变后成为《师卦》九二爻,所以《师卦》上六爻辞所谓“大君”是指《师卦》九二爻。而《师卦》上六爻来自《剥卦》六三,原本为武人,却不当位而为小人,卦变最终成为上六,是明升暗降,高其位而削其权,边缘化了,故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师卦》上六并非大君,而是小人,小人可重赏而不可重用也。《履卦》是由《夬卦》变化而来的,《夬卦》先变为《大有卦》,然后《大有卦》再变为《履卦》。《履卦》六三来自《大有卦》六五,而《履卦》九五则为《大有卦》九三,所以《大有卦》九三和六五交换位置,变成了《履卦》。所以《履卦》六三爻辞所谓“大君”,是指《履卦》九五。由于《履卦》九五原为《大有卦》或《兑卦》九三,三位乃武人之位,由三之于五,原为武人而终成为君王,故曰“武人为于大君”。

由此可以推断,《临卦》六五爻辞所谓“大君”亦并非指《临卦》六五,而是一种虚指。

释象

五乃君位,为君之道,以“知”为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语),既智且明,圣君之道也。故戒之曰“知临”。《临卦》六五以柔君临天下,位有不当也。《易·系辞传》曰:“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以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其中的意思就是三位与五位是刚位,刚大者当位则胜,柔小者居位则危。刚大者当君位,谓之“九五至尊”,柔小者居君位,称为“六五之君”。《临卦》六五以柔居君位,故危;若以刚大者当位,则可胜矣,故曰“大君之宜,吉”。大君者,大者为君也。大者为君,当位得中,天下治也,故“吉”。其《象传》亦因而释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然《临卦》六五柔而为小,故不为“大君”,小者非幼即庸,不堪天下之任,不足为“大君”,故非“吉”兆。《临卦》六五最终是吉是凶,取决于其是否明智,明智则吉,不智则凶,故戒之曰“知临”。《临卦》的卦变形式有三种:一是

地泽临卦变山水蒙卦_临卦_水雷屯变地泽临卦

《临卦》先变为《屯卦》,然后《屯卦》再变为《蹇卦》;二是《临卦》先变为《升卦》,然后《升卦》再变为《艮卦》;三是《临卦》先变为《震卦》,然后《震卦》再变为《小过卦》。故《临卦》六五最终或为《蹇卦》六二,或为《艮卦》六五,或为《小过卦》六五。《蹇卦》六二采取的方式是委托臣子代行君权,自己则退而求长大,待自己长大有能力後再行君权。这种形式是一种周公辅成王式的形式,最终结果是比较完美的,故《蹇卦》六二爻辞曰:“王臣蹇蹇,非躬之故。”其《象传》释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终无尤”就是说到最後猜忌全释,没有了怨尤。说明最终结果是很好的。《艮卦》采取的是君臣皆有所“止”的形式,臣亦“止”,君亦“止”,这样也会有好结果。《艮卦》六五爻辞曰:“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言有序”就是其有所“止”的表现,“悔亡”说明其最终结果也是好的,起码不悔。而《小过卦》六五则有过,结局是很悲惨的。《小过卦》六五爻辞曰:“密云不雨,自我西祁。公弋取彼在穴。”《小过卦》六五象一只鸟一样,被猎人用系绳的弓矢射中所获,即使在老窝中也无处可躲。所以,《临卦》九二是吉是凶,关键是看其是否明智,在接下来的变化过程中能否把握好。

义理

禅让制选贤任能,天下为公。王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後,任人唯亲,年幼即位者不足为奇,君弱臣强、臣贤君庸的现象也很常见。然君临天下者,当刚大果敢,不可不知。《系辞传上传第四章》:“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不过”则得中,“行中之谓也”。“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者,非“大君”莫属。知浅识短者,不堪君任也。以柔临君位,或年幼无知,或无识人之智,或无自知之明,故其危矣。昔西周初建,武王殒而成王幼,天下不稳,幸得周公辅佐,替成王主政七年,才最终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虽“王臣蹇蹇”,却终有利于天下,成就了我国奴隶制王朝的鼎盛大业。《临卦》变《蹇卦》,其中就有周公辅成王的历史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