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河图洛书与五行八卦

《周易》,主要是讲阴阳、八卦、64卦变化的古书。

《黄帝内经》(或说《素问》和《灵枢》)中的藏象学说,是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方面的应用。

《周易》里面讲八卦、64卦的变化,没有涉及五行,这是因为,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

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根源都是太极、阴阳、四象学说。

四象学说之后,出现五行学说与八卦学说两个发展方向。

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拨开迷障,深入探究这些古老学说的本质问题。

四象学说的出现,有助于古人认识客观世界。

“象”,就是以“象”类物,是古人的一种分类和分析事物的方法,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四象是指:少阴、太阳、少阳、太阴——分别可以代表春、夏、秋、冬;生、长、老、死等等四类事物和现象,将事物和现象分成四个阶段、四种相联系的情况。

为了更便于理解,古人又用了四种常见的事物代替上述四象。

这四种常见的事物就是“金木水火”。

具体代替方法就是:木——少阴;火——太阳;金——少阳;水——太阴。

“木火金水”,就是后来五行学说中的“四行”(缺少“土”行)。

“木火金水”代替“少阴、太阳、少阳、太阴”以后,就不再是具体的生活中的这四种常见事物,它们变成了“四象”,被人为地赋予了概念,变成了哲学理论上的东西。

以后,当古人认为其它事物和现象分别与“木、火、金、水”类似时,就可以分别被归类于“木火金水” 四象了。

四象学说确立和应用后,古人就会思考下列问题:

1,四分法太粗糙,四分法之后,如何更细致地分类事物,事物类别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是什么?

2,“四象”分类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导致了八卦学说的产生;第二个问题,导致了五行学说的产生。太极一分为二,得到阴、阳(两仪)。

阴、阳再一分为二,得到四象——“少阴、太阳、少阳、太阴”,后来分别称为“木、火、金、水”。

如果用阿拉伯数字“1、2、3、4”表示四象,那么,根据“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分类法,其中,最大的奇数是3,可以表示阳气最多的太阳;最大的偶数是4,可以表示阴气最多的太阴。

1、2、3、4之和为10,10可分出“1、2、3、4”,所以,“10”可以看作太极。

太极分阴阳,10可分为5、5,一个为阴数5,一个为阳数5。

阳数5可分解为3和2。对应四象,3为太阳,为火;2为少阴,为木。

阴数5可分解为4和1。对应四象,4为太阴,为水;1为少阳,为金。

所以,“木、火、金、水” 与“1、2、3、4”相配的结果是:

木——2,是少阴。

火——3,是太阳。

金——1,是少阳。

水——4,是太阴。

由水变化到木,是由“阴4”变化到“阴2”,是阴气渐少,阳气渐多的过程。

由火变化到金,是由“阳3”变化到“阳1”,是阳气渐少,阴气渐多的过程。

这里,“4,2,3,1”表示的是概念,不是具体比例,所以四象学说里,“水”与“火”的阴气与阳气比例不是“4:3”;“木”与“金”的阴气与阳气比例也不是“2:1”;

“木、火”都是由“阳气5”二分而来,所以归类为“两仪”中的“阳”。

八卦五行起名字_八卦与五行的关系_五行和八卦关系

“金、水”都是由“阴气5”二分而来,所以归类为“两仪”中的“阴”。

所以,四象(木、火、金、水)用于对应一年四季时,分别可以对应春、夏、秋、冬。

由春季到夏季,阳气渐升;由秋季到冬季,阴气渐升。

用于四象对应生命时,“木、火、金、水”分别可以代表生、长、老、死——表示生命从无到有(生),从有到强(长),从强到弱(老),从弱到无(死)的四个连续的过程。

根据阴阳理论,阴气与阳气是互根互生的。所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是也。

以四象为例,阳气分为“木、火”,阴气分为“金、水”。

“木、火、金、水”四象循环,就是一个阳气与阴气不断地互根互生的过程。

“水”为阴气的极点,“阴极阳生”,所以“水”变化为“木”,即生“木”;“木”阳气继续上升,变化为“火”;“火”为阳气极点,“阳极阴生”,所以“火”变为“金”,即火生金;“金”阴气继续上升,变化为“水”,金生水。

木——2,是少阴。

火——3,是太阳。

金——1,是少阳。

水——4,是太阴。

上述四象还可用另一种方式表示——就是根据阴阳互根互生理论,用其“所生”(即产生的原因)来表示。

比如,“木——2,火——3”,都源于“阳数5” 一分为二。所以木为“阴2”,火为“阳3”。

木是因为“阳5”分出了 “阳3”才出现,所以“木”可以说成“阳3生木”;同理,火是因为“阳5” 分出了“阴2”才出现,所以“火”可以说成“阴2生火”。在古代,阳可对应“天”,阴可对应“地”,所以“阳3生木”“阴2生火”可以说成“天三生木,地二生火。”

再比如,“金——1,水——4,” 都源于“阴数5”一分为二。所以水为“阴4”,金为“阳1”。

金是因为“阴数5” 分出了“阴4”才出现,所以可以说成“阴4生金”;同理,水是因为“阴数5” 分出了“阳1”才出现,所以可以说成“阳1生水”。阳可表示“天”,阴可表示“地”。所以可以说成“天一生水,地四生金”。

如上所说,四象(木、火、金、水)的阴阳变化次序和规律就此确立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就此确立了。

四象已经具有明显的周而复始的性质了。

四象对应一年四季,明显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如果将植物的种子、动物的后代看作生命的特殊再生方式,那么,四象对应生命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生命也是具有周期性的。

四象变化,周而复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有一般,就有特殊。

以一年四季为例,其变化规律与日月有关。日月几十亿年运行不息,是相对永恒的东西。据说地球的气候变化,7500万年是一个周期,在这个期间内,四季(春夏秋冬四象)变化规律是大致不变的。

对动植物生命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偶然性因素大为增加。以动物为例,有胎死腹中的,有幼年夭折的,有壮年早逝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未完成就结束了。有的动物未留下后代,那就谈不上生命的再生(周而复始)了。对动植物生命而言,偶然性因素确实存在,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生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其他事物变化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有特殊变化而否定其一般规律。。

在把握事物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把握和解决偶然性因素导致的特殊变化,是我们研究事物规律的目的。

导致四象一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导致四象发生特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里,需要谈到五行学说。

四象与五行的区别,在于一个“土”。

“土”位于四象中间,不包含在四象循环周期内,如何正确理解“土”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四象与五行的关键。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将五行对应时间和过程,《周易参同契》持“土旺四季”,持“土贯穿始终”之说。

将五行对应地理四方,《周易参同契》持“土主中宫”之说。

在这里,“土”是太极,是可以分出阴阳的太极。

我赞同《周易参同契》的上述观点,持“土为太极”之说。

“土旺四季,罗络始终”。正是因为有了贯穿始终的“土”,有了时间和过程的始终,一年才可以划分出“春夏秋冬”四象;生命才可以划分出“生长老死”四个阶段。

《周易参同契》“皆秉中宫,戊己之功”。“土”指中央,有了中央,人们才可以区分“东南西北”四方,“东南西北”四方才可以长久存在。

《周易参同契》“土旺四季”,因为有“土”,四季才可以周而复始,运行不息。

中医支持“土为太极”的说法。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为土。人食五谷经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气,即为后天之气。传统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之气为后天太极,是生命所必需的。中医有“补脾胃,养五脏”的治疗法则。

古代有土生万物、土养万物、土载万物、土纳万物之说。这万物自然是指可以归类于“木火金水”四象的万物。实质就是——土生木火金水,土养木火金水,土载木火金水,土纳木火金水。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其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这个“土”是先天之“土”。

“木火金水”的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这个“土”是后天之“土”。

将五行对应一年四季,“木火金水”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土为阴阳(合则为太极)——就是日月。日月分则为阴阳,合则为太极。有日月,才有春夏秋冬四季。将来,太阳月亮的寿命到了尽头,日月没有了,“春夏秋冬”自然就没有了——这是因为后天太极变化了。

将五行对应四方,“木火金水”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土为中央。中央可以无限小,小到一个点;可以无限大,大到与天地相同。“土”,可以理解为就是“天地”——有天地才有四方,没有天地就没有四方。其实,即使简单的只将“土”理解为“中央”,四方也是由中央生发的,没有中央原点,根本无法划分东南西北四方。

在五行中,“土”为太极,太极分两仪,就是阴阳(也可说是阴土,阳土),阴阳分四象,就是“木火金水”。

“土”不一分为二时,是“太极”。

“土”一分为二时,是“阴,阳”,是“阴土”和“阳土”。

“土”可四分为“木火金水”,是太极(阴阳)分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为“土”,是四象统一回归到太极。——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实质,本质。

对于五行学说,我感觉只有这样理解,才可以解决应用时产生的一些难题。

八卦五行起名字_八卦与五行的关系_五行和八卦关系

上一节谈到,五行图就是太极(阴阳)四象图,土居于中央,生发周围的四象,并且是木火金水四象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土发生变化,木火金水就会跟着发生变化。土消失了,木火金水跟着灭亡。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就是人体五脏中的“土”。脾胃之气,在人体是后天之气,起养五脏的作用。

下面谈谈五行学说涉及到的先天太极和后天太极说。

太极分为先天太极和后天太极,是太极发展变化的两个不同阶段。

太极为什么要分先天太极和后天太极两个阶段?因为太极阴阳发展变化时,影响因素不一样。

太极发展变化时,如果只受先天之气影响,就是先天太极。

太极发展变化时,如果受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双重影响,就是后天太极。

先天太极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不受外界影响的环境真空状态,事实上很难存在——太极的发展变化总是受外界影响的,外界环境有时还是太极生存发展的基础。

后天之气主要指影响太极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

对动植物而言,先天之气主要指遗传因素,后天之气主要指营养因素。

以动物为例,受精卵是先天太极。在先天之气(父母精气)的作用下,受精卵开始分裂,生命从此开始,事实上,从这一刻起,后天之气就开始起作用,太极阴阳变化进入后天太极阶段——受精卵能否正常分裂,也受母体影响;胚胎受母体影响;出生后要受食物和生存环境影响。

我们生存在天地间。天地刚产生的那一刻,就是先天太极。之后,天地运行就进入后天太极阴阳变化阶段。因为我们生存的天地,属于太阳系,我们的生存环境——天地受太阳系影响。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受银河系的影响。银河系是总星系的一部分,受总星系的影响。没有比总星系更大的空间了,总星系受它自身规律的影响。有生就有死,有存在就有灭亡。总星系是“有”,它源于“无”,重归于“无”,是“有”的必然归宿。

让我们建立一个四维时空坐标系。刚开始,太极处于坐标系原点——就是先天太极。太极出生了,有了生命,就开始发展变化——在坐标系时间轴上,逐渐远离时间原点。与其他有生命的事物一样,太极将经历“生、长、老、死”四个阶段——刚出生那一刻是先天太极,之后三个阶段属于后天太极。太极灭亡那一刻,在四维时空坐标系上,就是时间线上最后一个点,是与原点距离最远的点。

坐标原点,属于先天太极。

坐标原点之后所有的点,都属于后天太极。

沿着坐标系的时间线,后天太极就是太极逐步走向灭亡的过程。

就时间点而言,在坐标系时间轴上,后天太极越接近原点,就越与先天太极近似,无限接近就无限近似,但不会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