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国姓为“郑”,如郑和、郑成功?

历史上有三个人为国立大功的名人,1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叔田凭父子,齐国君赐名孙,2唐朝初期皇帝赐徐茂公国姓李,3明末皇帝赐郑成功国姓朱,能被赐姓是多么荣耀的事。郑和为什么叫郑和,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郑和原名马三保,深受朱棣的喜爱。朱棣赐姓为“郑”,注意赐姓和赐国姓不是一回事,朱棣是赐姓,而不是赐国姓,马三保的郑姓是因为当时他立功的地方地名叫郑家坝,所以赐姓郑,赐名和。朱棣从来没想过赐国姓“朱”,郑和也从来不叫国姓爷。

郑成功的问题就比较复杂,郑成功原名叫郑森,郑成功这个名字不太准确,因为郑森被赐下朱姓的同时,被赐下成功这个名字,所以要么叫原姓名郑森,要么叫被赐姓名朱成功,叫郑成功有些不伦不类的。

郑成功是我们现在人叫他郑成功,在南明时期他叫朱成功,外号国姓爷。严格来说,他应该被称为“郑森”(原名),或者“朱成功”。名“成功”也是跟着国姓一块赐予的,姓郑的时候并不叫成功。我们现在通称“郑成功”,这是清朝人乱叫一气的结果。

姓是不会避讳的,汉朝刘姓,唐朝李姓,宋朝赵姓,明朝朱姓在民间都有。除非是有皇上赐姓,远古时改地改姓,异族汉化改姓,避讳圣人和三皇五帝改姓,否则自行改姓那是大逆不道。

朱成功强调自己是国姓,表明了自己要向明朝尽忠。古代除非是少数民族归化,或者改认祖宗,要不然赐姓只是一个荣誉。郑成功的儿子叫郑经,郑成功是自称朱成功,但是他改了祖宗了吗?郑芝龙就不是他爹了吗?朱元璋变成他祖宗了吗?都没有。

因赐名而改名是正常的,但赐姓并不代表改姓!郑经沿用朱姓并不合法,因为赐姓只是隆武给郑成功的荣誉而不是他的,他也并没有得到永历的赐姓。

郑成功的孙子叫郑克塽,郑克塽投降的时候提出三不伤,第一条是不伤郑室一人,那时候就自认姓郑了。郑克塽被编入汉军正红旗,封海澄公。清朝封了两个海澄公,黄梧是一等海澄公,郑克塽是封公不言等的海澄公。

后周世宗柴荣,其实是用郭荣这个名字当皇帝的,陈桥兵变后,赵匡胤把他改回去姓柴。这个例子跟郑家差不多。皇威之下正史就得这么写,写惯了后人也就这么叫了。郑克塽决定投降那一刻,就自己抛弃朱姓了。

姓郑是传统,姓朱这是古代的意识形态问题,自古忠孝两难全,他爹郑芝龙已经投降满清,他要划清界限在皇帝赐姓的情况下不可能再姓郑了。?还有两个著名例子后周世宗郭荣(柴荣),西夏的党项族拓跋氏赐姓李。

被赐国姓在封建时代是光宗耀祖的莫大荣耀,郑成功本来心向朱明,当然认被赐的朱姓。在明朝的政权治下,赐姓之后你再说他姓郑,就是在骂他了。

郑成功的国姓是隆武帝御赐的,清朝官方认为明朝崇祯十七年就亡了,南明都是伪帝,自然不会承认隆武帝给郑森的赐姓。不过成功之名也是隆武帝给的,清朝应该一起改了才是。《清史稿》里出现的称呼是海贼郑成功、海寇郑成功这种。

朱成功的官方名片就是: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宗人令,国姓成功,从来没有郑成功这个称呼。赐明朝国姓是,隆武小朝廷拉拢郑成功的一个嘉奖,同时还有永历小朝廷,和清政府在拉拢。

隆武除了赐国姓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利益可以拉拢郑成功,裂地封王是郑成功本来就有的。郑成功叫朱成功没问题,但是说什么郑成功是满清阴谋,真是什么都敢编了。

南明残余政权不比正统的明朝政权,隆武帝的赐姓并没有像明朝其他皇帝那样的含金量,更何况郑成功也是明末清初一大军阀,郑氏更是长期统治福建台湾地区,这个朱国姓并没有传承下来。

总之,我们熟知的郑成功,你可以叫他本名郑森,最好叫他朱成功,但是别再叫他郑成功,这对于朱成功而言,是一种极大的侮辱。他的国姓和名字是一起被赐予的,不可分割的。把朱姓和成功二字分割开来再叫郑成功,是对收复台湾英雄的侮辱。

原名“郑森”,赐皇家姓,并改名“成功”。也就是说:南明皇帝让郑森改叫朱成功,用意太明显了。后来人叫郑森或朱成功都对,没有郑成功这个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