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杨曾廖赖四家风水名师简介,看后请回答问题? 真假大师的反思

杨曾廖赖四家风水名师简介,看后请回答问题?真假大师的反思

中天易张永红整理

赣南是江西南部十八个县市的简称,原来称赣州地区。二○○○年改为市管县,改称为赣州市。中国堪舆学虽然萌芽甚早,但唐朝以前一直被禁锢于皇室深宫,鲜为民间所知。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管灵台地理事的杨筠松来到赣南的兴国三僚村定居带徒传授,堪舆学从此开始逐渐流传民间,但绝非是杨筠松自己的风水术,而是千千万万个先人和圣贤积累起来的经验,我们暂时称杨筠松带出来的风水术为中国皇室风水术。

杨筠松长期生活在赣南,并在赣南带徒授艺,所以,在赣南中国皇室风水术得到广为流传,并广泛地影响到广东、福建、广西等周边省,继而传遍全中国。中国皇室风水术承继了晋代郭璞“乘生气”的堪舆学精髓,强调龙、水、向三者的有机结合,在理气方面注重龙气和堂气的配合,以七十二龙乘龙气为核心,乘龙气者为吉,乘旺盛的龙气者为大吉,不能乘龙气者为凶,破坏龙气者为大凶。阴阳宅的吉凶,决定于对内能不能乘得旺盛的龙之生气,对外能不能合理接纳堂局之气。中国皇室风水术认为,龙气主要存在于十二地支,四维八干起的只是辅佐地支的作用。赖布衣根据中国皇室风水术创制人盘以后,在首重形势的前提下,用七十二龙格龙,用人盘消砂,用天盘纳水,中国皇室风水术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程序。中国皇室风水术也就成了赣南客家文化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赣南也就成了中国堪舆学的故乡和发源地。凡得到杨筠松真传的赣南历代堪舆师大多技艺精湛,深得民众信赖。杨筠松及其高徒所堪定的古坟、古墓历经千年而不衰。不但赣南,在广东、福建、广西等各省的许多望族的族簿上都记载了他们的名字。历史是最好的证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中国皇室风水术是中国堪舆学的主流和旗帜。本人在堪舆实践中,也曾在本地和广东验过许多的古宅、古墓,发现凡符合中国皇室风水术法度的,没有一个是绝地(无后代之地),且多数是望族,或贵族,或富族。而验过的所有绝地都是不符合中国皇室风水术法度的。

宋代以后,随着印刷业的发展,杨筠松的徒裔将中国皇室风水术的部分经文付梓成书,但由于中国皇室风水术的经文是以隐语的形式写成的,须由师傅指点才能正确理解经文的真正含义。所以,没有师承的人要想完全理解中国皇室风水术的经文是很难的。宋、唐时期,太平盛世时间相应较长,平安思富贵,社会上对堪舆师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由于中国皇室风水术的传授在封建封闭式师传徒受的教育体制束缚下,无法培养出大批堪舆人才。堪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堪舆人才的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于是大批落难秀才、僧人、道士和周易其它应用分支的高手纷纷投入堪舆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一方面,这些人有深厚的易经知识;另一方面,这类人才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文化素质。但由于他们没有师承,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中国皇室风水术的经文的真实含义,只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当时,杨筠松的名声已是家喻户晓,许多人就把自己所写的的东西打上杨筠松的招牌,大量印刷出售,造成杨筠松堪舆书籍真假莫辩的局面,这就是现在连杨筠松的《青囊奥语》、《天玉经》都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版本的真正原因。中国皇室风水术注重形势,但也重视理气,中国皇室风水术理气是典型的三合理气法,讲究龙、水、向的有机统一,杨筠松及其高徒所做的古墓、古宅是最好的证明。“坤壬乙文曲从头出,艮丙辛位位是廉贞,巽庚癸俱是武曲位,乾甲丁贪狼一路行”,乃是中国皇室风水术对水火金木四大局的定义。杨筠松根据中国皇室风水术创制了天盘,天盘是双山五行,是故:坤申同宫,壬子同宫,乙辰同宫,坤壬乙就是申子辰,是文曲水局;艮丙辛暗喻寅午戌,是廉贞火局;巽庚癸暗喻巳酉丑,乃武曲金局;乾甲丁包括亥卯未,为贪狼木局。这是很完整的四大局口诀,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另一种版本的《青囊奥语》却变成了“坤壬乙巨门从头出,艮丙辛位位是破军,巽辰亥俱是武曲位,甲癸申贪狼一路行”,四句口诀三句不同,只有一句相同。而且,后两句与前两句明显不是同一个体系。如果这种口诀著上真正的作者的名字,或许还不会造成一团千古疑雾!在这里我没有要否定玄空的这个起星诀的意思,而是想要澄清一个历史的事实:后一种《青囊奥语》绝不是中国的皇室风水术的理论!

中国皇室风水术的主流和正统是以七十二龙为核心,强调龙、水、向(坐穴)有机结合而“乘生气”的中国皇室风水术理法。这种科学的堪舆理论和操作技术,确实能为人造富造贵,能造福于人类。师承了中国皇室风水术真传的历代赣南堪舆师,易德高尚,技术精湛,深得国人信赖。

中华堪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学派。各个流派对堪舆学的某个侧面各有侧重,理论和操作各有其独到之处。堪舆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多分支发展,反映了堪舆学研究的繁荣和深化,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从宋代开始,各门派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著书立说者往往把其他派别说得一无是处,普天之下惟我独尊。这种封建割据残余的陋习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状况严重地阻碍着堪舆学的进一步发展,实在令人担忧。对此,我觉得有必要大声疾呼:赶快停止这种毫无意义的门派之争!为了中华堪舆学更加辉煌的明天,有志于中华堪舆学的所有有识之士都要携手共进,抱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路,继承和发展各派理论中科学合理的精髓,抛弃那些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糟粕,正本清源,去伪存真,“与时俱进”,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崭新的、真正科学的中华堪舆学。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赣南堪舆师

【杨救贫】

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江西通志》载:“筠松,窦州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一过虔州,以地理术行于世,称救贫仙人是也,卒于虔,葬于中药口。”《钦定四库全书》子部“提要”又载:“筠松名益,赣州人。”

杨筠松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八三四年)三月初八日戌时,唐天祐三年(公元九○六年)遭人暗算,中毒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葬于江西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附近的梅江之岸,距其板凳定向选址的管氏宗祠“继述堂”约一公里。后因山洪爆发,江岸崩塌,杨筠松墓埋入江底,迹不可寻。兴国县一老干部长期追寻杨筠松遗迹,根据族簿等大量文史资料考证,认为位于杨功坝的杨筠松墓是一座假墓,其实杨筠松没有死,而是隐姓埋名辗转到了赣北,公元912、913年,尚有杨筠松为人葬坟的证据。此说有待进一步证实。

杨筠松于唐代末年携宫廷珍藏的堪舆“秘笈”,来到当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赣南隐居,他首先结识了割据赣州的卢光稠。卢光稠请杨救贫为其母亲择地建墓,此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约1.5公里的山坡上。杨筠松先生先后为卢光稠父母择地建墓两处,足证他们关系密切。卢光稠请杨救贫择基地筑赣州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赣州府城,最早是东晋永和5年筑的土城,故址相传在章贡二水之间,至义熙2年水毁,存在不过46年。后府治迁水东。南北朝的宋时,赣南为南康国,城治在于都。赣州城废。五代十六国时,卢光稠被封为虔王,请杨救贫为其择址建城。杨救贫选赣州城址,为上水龟形,建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从地形上看,赣州城有两条来龙,一是南方九连山(离方,属火)发脉,从崆峒山起祖,蜿蜒而至城内的贺兰山落穴聚气,结成一处立州设府的大穴位,这条龙还有一个小支落在欧潭。此外,赣州的北龙脉来自武夷山,经宁都、万安、赣县,分成数小支,落穴于储潭、汶潭。这三潭是赣州的水口,和赣州城外的峰山、马祖岩、杨仙岭、摇篮山等山峰一起形成赣州城山环水抱的局势。赣州城遂成为一座三面临水、易守难攻的铁城。卢光稠得以拥兵一隅,面南称王30余年。

出生清贫、为官清廉的杨筠松视富贵荣华为过眼烟云,一腔心事系于堪舆事业,怜贫济苦,为人排忧解难,深得民间敬仰。杨救贫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为上,强调因地制宜、因龙择穴,著有《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等著作传世。杨救贫在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定居期间,在为当地民众堪定阴阳宅址,为人排忧解难,遍阅赣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时,授徒传艺,使原来长期禁锢于皇宫密室的堪舆学广传民间。曾文辿、廖禹、赖布衣等堪舆名流均是杨救贫的真传弟子。其后,堪舆学在赣南广为传播,形成了赣南堪舆学派,其继承了杨救贫重形势、重龙脉的理论精髓,被称为“形势派”。

杨救贫在赣州的堪舆活动,使堪舆文化在赣南迅速传播,随着客家人在赣南聚居和搬迁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实践,杨救贫的堪舆术得了用武之地,赣派堪舆得以兴起。进而影响到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逐渐影响到整个中国。

曾廖二家均为杨筠松建庙奉祀

杨筠松板凳定向的于都管氏宗祠后裔为了纪念杨筠松,在宗祠东侧设杨筠松塑像,世代奉祀之.

【曾文辿】

曾文辿是三僚曾氏开基祖,也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定居。相传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阴”的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水口方向中央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形如罗盘的指南针,大头在北,小头居南。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杨筠松和他的两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三人是3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写作三僚)。曾文辿原是于都肖县(今于都县曲洋乡)人,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筠松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后著有《八分歌》、《寻龙记》、《泥水经》等书传世。《地理正宗》载:曾文辿,宁都人,杨筠松高徒,作《阴阳问答》、《寻龙记》。

【廖禹】

廖瑀,字伯禹。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州(古宁都)翠微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后来得到杨筠松亲传青囊秘笈。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等著作传世。

《地理正宗》载:廖禹,字荛纯,或云字万邦。宁都人,隐金精山,号金精山人。作《穴法》、《泄天机》及《鳌极金精》。

【赖布衣】

原名赖风冈,字文俊,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九岁即高中秀才。曾任国师之职,后受奸臣秦桧陷害,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赖布衣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大地,凭着精湛的堪舆理论于与技术,一路怜贫救苦,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风水大师”的名声不径而走。香港、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传说赖布衣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凭它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后来赖布衣看破红尘,遁隐山林,长与青山白云为伴,人不见其踪。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赖布衣故乡的“布衣祠”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前来瞻仰的香港同胞络绎不绝。传世有《催官篇》等。

想不到一代名师杨筠松晚年死得如此惨,葬亦如此惨!请易友回答: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赖布衣风水水法_风水师赖布衣_赖布衣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