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湖北省土地流转天门“遇坎”

湖北省天门市2009年曾率先试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田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并以集中的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申请贷款。试点两年来,该市共实现规模以上土地流转近10万亩,发放抵押贷款1000多万元。但是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土地经营权抵押缺乏法律基础、缺乏土地评估机构等中介组织等拦路虎横在天门土地流转改革的前方。

《楚商》:土地流转天门“遇坎”

鄂商传媒楚商杂志记者 | 吴淋淋 发自天门

经营权可以做抵押?

2011年12月20日,天门市小板镇黄金村农民唐卫军正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为明年种植的西红柿育种。这个冬天他育的西红柿种要比往年多,而且品种也有所不同。他边查看新品种的长势,边跟《楚商》记者介绍:“现在育的西红柿种都是以色列品种,吃起来比普通西红柿要有味道,而且是有机西红柿,其成熟后还可以在家放上半个月都不会坏。”唐卫军介绍,我们种植的西红柿大多都是销往广州的,每年每亩地的产量有7—8万斤,盈利在4—5万元。

2009年,唐卫军种植的西红柿、黄瓜、圆茄、莴苣4个品种先后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这几年他种植的西红柿供不应求,为此前不久他调集了村里10户人家,成立了大棚蔬菜技术专业合作社。

“目前我们的合作社刚刚成立还是试点,如果合作社试验成功,会有更多种植户加入。”唐卫军说,现在蔬菜也开始打造品牌,我们现在成立合作社就是培育自己的品牌,通过我20多年来种植蔬菜的经验,只要我们合作社成立不愁没自己的品牌。

“现在每年有好多人找到我买我种的西红柿。”唐卫军言语之间对合作社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让他不安的是资金短缺。

唐卫军的合作社总共有60多亩地,至少需要建60多个蔬菜大棚。唐卫军介绍,一个竹架结构大棚需要5—6千元,但是这样的两年就要拆掉重建;钢构结构的一个要2万元,这个可以管15年,几十个大棚需要资金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元。而作为一个菜农,光建大棚骨架的资金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政府说过,每个大棚要补贴给我们7—8元的,事实上这些年大多数只补贴了2元,有关系的补贴3元,而且这些补贴还是建在公路两边的大棚才有资格拿补贴,建在村里面的都没有。”唐卫军说。

“农民贷款银行只发放小额贷款,最多是5万元,这5万元也是今年贷的款,明年作物收成后就得赶紧还给银行。”唐卫军无奈的说,5万元也干不了什么。

同样是在天门,同样是农民,同样成立了合作社,而天门市杨林办事处的倪小贤就幸运的多。

两年前,倪小贤告别当蔬菜小贩的日子,向天门市信用社申请的100万元贷款建起了蔬菜大棚。倪小贤介绍,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成了第一批申请贷款的人。

而说起天门市农民可以土地经营权做抵押贷款的时候,唐卫军却云里雾里,他只知道如果农户贷款超过5万元就要拿房子做抵押,再多的话就要拿家里最值钱的电器做抵押。而土地都是国家的,他只是租种别人的土地,暂时经营,可是以经营权作抵押怎么可以到银行贷款呢?他一无所知,甚至也没有政府人员跟他们说过这样的事情。

尽管到2010年,天门市已累计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49万元,涉及土地经营面积904亩。天门市人民银行行长陈晓夫也曾公开宣称:我们计划2010年,我们这个土地经营权作抵押贷款不低于500万元,主要是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创新,力求把我们这块土地经营权的贷款搞得更规矩,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虽然,天门市有着引人瞩目的“土地经营权融资抵押试点”之称,土地改革的试点效应引来省内外无数的参观团,而唐卫军仍然不知道他资金缺口该如何来解决。

激活农村“沉睡资本”

自2008年以来,天门市委、市政府为了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涉农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融资信贷担保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先后出台了《天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工作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

天门市推出“出租”“股份合作”“双向转包”三种模式,来引导土地流转。且在马湾、皂市两镇作为规范有序流转土地的试点,镇一级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村一级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或是土地流转合作社。

但是,天门是农业大市,大量的劳务输出促进了农村土地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原有的小额农户信贷因抵押品限制已不能解决规模化经营的资金需求。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瓶颈。

2009年初,央行和银监会发出通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的出台,为土地资源变身资本撕开了一条缝隙。

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士余赴天门调研农村金融工作,在调研中的一次座谈会上,刘士余提出可以尝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这被视作天门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抵押的破冰。

“在这次会议上,刘士余副行长提出要积极尝试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新路子,包括试点土地经营权的贷款抵押。”天门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吴家庆回忆说,虽然之前并非没有类似想法,但是此次座谈会给了天门市政府最重要的支持。

三个月后,天门市政府办公室以文件形式转发由人民银行天门市支行起草的《天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方案(试行)》。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不愿种田的农民通过土地流转中心把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土地流转中心给种田大户发放3-5年二次转包土地经营权证“他权证”,种田大户持他权证抵押土地经营权获得银行贷款。

天门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副局长黎中华,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流转后集中起来的土地不仅为种植大户贷款提供了抵押,最重要的是帮助个体化的农民降低了土地生产经营的风险,也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2009年,7月,天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傅国胜与天门市皂市镇农民张东平、高建军、付义成、金文涛签订了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第一单,贷款额55万元,成为天门第一批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到银行贷款的农户。

“天门市政府对这个新生事物充满了期待,希望通过金融创新激活农村“沉睡资本”,助推土地流转。”天门经管局的一工作人员说,为此也可以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到目前为止,全市规模以上流转土地近10万亩,发放抵押贷款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