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梅花易数》精讲16—”数术“古书中的营销

邵雍先生将书拿回家中深入研习,“先生受书,谢而归。暇日究玩,皆不用筮卜而知吉凶之理,是乃易数精微之妙也”,邵子每天不断去研究它,发现其中的方法不用筮卜就可以知道吉凶。筮是用蓍草占筮,卜是龟卜,古代说筮不如卜,舍筮而从龟,现在筮卜都不用,通过学习这一本梅花易数就能够达到神奇的境界,其中所占测的无不应验,实在是易数之中精微的道理。后期五卷本的书里面,把这一段从里面删除了,现在看有没有这一句话,对于全文影响并不太大。

“后因观梅,见二雀争枝,布筭而知晚有邻女折花,坠伤其股”。后来在观赏梅花的时候,看见两只雀鸟在枝头之上相争坠地,布筭而知夜晚有邻女折花。这里有布筭这两个字,说明预测是有算筹的。在早期宋代的笔记小说中也发现了一个与牡丹占相关的事例,事例中说邵康节先生揲蓍良久,这里也是用算筹的。后期这个版本就变成了“后观梅,以雀争胜,布算知次晚有邻人女折花,堕伤其股。”内容差不多改了几个字。但是它既然有布算,那就不是单纯的用时间相加的这种占法。

“蓋此寓卜有此,後世相傳,遂以為《觀梅數》也”,大家注意,这里叫“观梅数”,甚至后期五卷本里面,书的名字还是叫“观梅数”,这是《梅花易数》的本名。当年富弼给邵雍购置了一个梅园,所以在邵雍的诗集《伊川击壤集》里面,有数首关于梅花的诗。所以观梅数的名字来源,是因为当年先生观梅看见两雀争枝坠地,于是占得邻女折花而坠伤其股。

但观梅数在天心派“金口透易”里面叫“观枚占”,我们后期也把它叫“梅花占”,它确实和《梅花易数》是有相关性的。早期名字叫“观枚占”,这个“枚”是中国上古传承里面的“枚卜”。现代考古发现在简帛图书里面发现了零星的归藏易的记录,后期曾经有一个集校本的三易,就是《连山》、《归藏》和《周易》,在这个集校的版本中至少在《归藏》里面有一些内容是有真实性的。当时的学者把这部分内容从诸本数术书中筛选出来做了个集本,因为原始的《连山》和《归藏》在外面传承的图书里面已经失传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一个零星记录的集本。我们看到的《归藏易》里面就包含着大量的“枚卜”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用“金口透易·梅花占”去解释的话,是可以完整解答的。如果大家想看这部分资料,可以去看王家台秦简归藏。

枚卜是用竹片来占算的数术方法,把一个竹片削成圆片或者方片,外面竹子的竹青就是阳,里面的竹黄就是阴,在一个竹片上是可以分出阴阳的。他为什么要用“枚卜”呢?是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方孔的圆钱,到了后世开始用方孔圆钱来占卜,就是常看到的“金钱卦”。秦朝的货币是秦半两,汉朝是五铢钱,都可以很容易地分出正反面。像这一类的铜钱从秦代以后一直延续了到清代,这种圆形的方孔钱方便计量,容易携带,而且它里面还包含着天圆地方、阴阳正反的中国原始的自然哲学,这样铜钱就逐渐取代了枚卜。早期的枚卜就是用三个竹片来占卜的方式,那么沿袭枚卜的方式就叫“观枚占”。

所以最早的时候这个“梅”是这一枚两枚的“枚”,到了后期当枚卜的“枚”字的意义逐渐消失之后,大家已经不知道“枚”是什么了。现在南方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有“枚卜”的传统,但中原地带已经逐渐的变成了“金钱卦”。当大家不知道“枚卜”是什么的时候,“观枚占”就变成了“观梅占”,文人看到“观梅”这两个字肯定是觉得很雅致的,由此又附会出了“邵子观梅”的故事,让这个故事有情节,有神秘感,有文化性,易于被大家接受,同时还有利于世俗化的传播,这一切都适应了信息流通的需要。

因为适应了信息流通的需要,所以直至现代,有很多数术的爱好者会觉得《梅花易数》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并不好学,然而在某些大师的宣传下,《梅花易数》进一步变成了一种“神术”,那么学神术就要有神功。按《三要灵应篇》所说就是:“寂然不动,静虑诚存,观变玩占,运乎三要。必使视之不见者,吾见之;听之不闻者,吾闻之。如形之见示,如音之见告。吾之景然鉴之”,要达到这种功夫要能够达到内心安静,一丝不动,这是需要修禅定的功夫,你说你学个算卦,同时还得去参禅,还得去修神通,无形中增加了极大的门槛,也因此把大量的人拦在门外。所以梅花易数到最后就由“神术”演变成了“神功”,甚至变成了“神话”,当它变成“神话”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个无用之术。

“先生受书,谢而归。暇日究玩,皆不用筮卜而知吉凶之理,是乃易数精微之妙也”,这段话的暗示是你只要在闲暇之时去研究一下,就可以学成如邵子这般的神断。后面继续写,“与夫卜落花,知明日午时为马所践毁,筭西林寺额知有阴人祸,盖此皆为先天数也,未得卦而得数,以数起卦,故曰先天。”,这里面罗列了三个故事:邻家少女折花,从树上坠下伤其股,这是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是邵子与富弼、司马温公等在一起宴饮之时,观赏牡丹,结果算出牡丹在第二天午时被马所践踏而毁。第三个故事是看到西林寺的匾额,从而得知其中有阴人之祸。

后面接着写:“若夫见老人有忧色,卜而知其有食鱼之祸;见少年有喜色,占而知其有币聘之喜;闻鸡鸣知鸡必受烹饪,卜牛鸣知牛必遭宰杀,此皆论后天之数。盖未得数,先得卦,以卦起数,故曰后天。”这又是四个故事:老人有忧色占、少年有喜色占、鸡鸣占和牛哀鸣占。这一共是七个占例,但是只罗列出了占例的名称和梗概,而对于其中的细节只字不提。这相当于是预告,现在如果想让你去看一部电影,那需要把里面最精彩的内容剪辑出来,配上动听的音乐和震撼的特效,然后剪辑成预告片,做出来给观众看,以此来增加观众对于影片的兴趣和好奇,从而提升观众购票的动力。

这本书前面写的这个“序”它是为书商服务的,重点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快速的把书卖出去。包括我们现在买书,一般情况下是拿过书来以后先翻一翻前面的“序”,看一看“目录”,再看看后面的“跋”等等,你是没有时间去仔细看书中的细节的。所以这本书就在“序”中把最精彩的卦例总结出来,放在了看书人的面前。购书人在前面看到这么神奇的故事,后面还有这么神奇的例子,那能不掏银子赶紧买吗?所以等于在序中放了一段预告片,这就是这一段论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