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潮汕复姓背后的故事

作 者: 黄素龙

复姓以两个汉字组成的姓最常见。通常人们想到的复姓大多是欧阳、夏侯、司马、司徒等,然而在潮汕地区还存在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复姓。

巫许

地处凤凰山东南麓的饶平坪溪镇(现并入浮滨镇)上社、岭头两村的3000多村民,世代都是“巫许”为姓,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据《巫许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时世混乱,饶平县隆眼城都樟树下(今澄海隆都镇樟籍村)人许大安,从小就避居在饶平县浮滨五祉乡巫厝村的姑丈家。姑丈和姑母视如己出,十分爱护,许大安长大了还为他娶妻。元朝至正十年(1350),许大安拜别姑丈姑母,携妻谢氏一起迁徙至坪溪上社乡定居,开山种田,繁衍子孙。虽然离开姑丈姑母,但许大安时刻不忘他们的养育之恩,经常告诫自己的子孙:“所谓姑饲侄,有因然也。故不忘其所生,亦不废其所养,巫许并存,而效前人之复姓,生养同服。”于是从他的儿子木稳开始就使用“巫许”复姓,后裔子孙无论是居住上社,还是移居岭头,甚至出祖他乡,都是以“巫许”为姓,世代相传,以遂祖愿。

姓司徒_司徒王朗和司徒王允_小青天司徒公司徒俊

张廖

司徒王朗和司徒王允_姓司徒_小青天司徒公司徒俊

张廖是两姓的结合,起源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二都官陂,系元朝末年张姓与廖姓之合。元顺帝时,张廖氏始祖张元子到福建诏安县二都官陂乡教书,为官陂廖化赏识,入赘与其独女结为夫妇,后生独子友来。因受恩于廖氏,张元子临终时遗嘱其子友来:“吾深受汝外祖父知遇之恩,欲舍命图报,未能如愿,汝当代父报效,子孙生当姓廖,以光母族于前,死归姓张,以存父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友来尊父遗嘱,以张承廖,并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后书张,不违祖命,以报廖公之德。父本姓张,来源于河南清河郡衍派,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业,以后应回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外地,姓张姓廖由其自便。”张廖友来的后代子孙,就以祖嘱改姓张廖氏,称张廖姓。

张廖氏开基饶平有三派,都是福建诏安官陂“张廖”姓始祖张元子的后裔,张元子之子张廖友来生有四子,长子张廖永安、次子张廖永宁、四子张廖永祖的后裔都由福建诏安县二都(今官陂乡)迁饶平县建饶。移居潮汕一带的张廖族人,也多用联姓。

小青天司徒公司徒俊_姓司徒_司徒王朗和司徒王允

陈林

在丰顺县潘田镇有复姓“陈林”。明朝中期,由于西番屡屡侵犯中原,民不聊生,加之宦官专横,国政日非,林福上、林福睦和林福标三兄弟从河南洛阳迁至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定居,后再迁到丰顺潘田(林福标迁往揭阳锡场埔田创居)。林福上来到潘田水口奄定居时人地生疏,人烟稀少,巧遇从龙川县出祖迁居兴宁沥陂,因世乱落难转迁至此的陈裕宗,两人情趣相投,便义结金兰。后来,由于林福上家惨遭火灾焚毁,林福上抑郁而终,其遗留之子林阿传被陈裕宗接养。陈裕宗将义弟之子视为己出,辛苦养大成人。长大后的林阿传为感激养父陈裕宗之恩,将自己的后代子女取两家之姓氏——林陈氏。清朝中叶,林阿传的裔孙林陈继淳往潮州考秀才,文章出众,却未能中举,当时的主考宗师,在林陈继淳的考卷背面点破:文章虽好,姓氏颠倒。故此,长老们一致商定,为报答养育之恩,将林陈改为陈林姓。当年开科考试,一科连中五名秀才,从此,陈林姓诞生,名扬四海,代代相传。

黄祝与黄方

潮州城的黄氏派系实由开元前黄、三达尊黄和北马路宋厝巷的“墩上黄”等组成。“墩上黄”与其他两系有着不同的渊源。“墩上黄”系清朝嘉庆年间由黄南芝叔侄三户,自意溪河内上洞(今大竹埔)村迁入潮州城,分别以零卖水果和捕石螺鱼虾为生。黄南芝以摆卖水果为主,生有一子,名黄朝恩,号石臣。及长由于生活所逼,到衙门当差。道光年间(1830-1851),先后升任饶平营千总、潮镇左营都司、副将、西宁挂印总兵。后来,黄朝恩在其父原迁入地附近的宋厝巷“墩上黄”盖建官邸“建威第”,后通称“黄建威第”,初步确立起了潮州城中的“墩上黄”系。黄朝恩生有三男,长子有一个孙子嗣祝家外祖,复姓黄祝。二子嗣外祖方家,复姓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