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窦氏宗祠堂号牌匾对联定制:中国牌匾网

窦姓出处有五种说法,一说出自姒姓,为夏帝少康之后,以地名为氏;一说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窦氏,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据《魏志》载有氐王窦茂;一说出自少数民族被赐改窦氏;一说出自战国时魏国有窦公,其后代简改为窦氏;还有一说出自周穆王赐皇后氏族为窦氏。

【郡望堂号】

郡望:扶风郡,河南郡,清河郡,观津县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观津县:汉朝时期置蓚县,属渤海郡。隋朝时期隶属观州,后来观州废黜,蓚县便归属德州。唐朝贞观元年改置观津县,唐永泰年间后期后属于冀州,属于清河郡。今地在河北声观津县南五公里一带地区。

堂号:扶风堂,河南堂,观州堂,清河堂,五桂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观州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五桂堂:以望立堂。

“五桂”堂号典出五代后周窦禹钧。

窦禹钧官谏议大夫,他的五个儿子都登了高科,人称“窦氏桂”。有诗一首赞誉:“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謦芳。”

窦姓辈分同字辈分_姓窦_免费窦姓起名

【窦氏宗祠对联】

源自姒姓;

系承少康。

——全联典指窦姓的源流和郡望。

初唐四相垂青史;

东汉三君耀禹城。

——上联典指唐初扶风平陆人窦威,他侄子窦抗、侄孙窦德玄、德玄的儿子窦怀贞,四朝宰相。

下联典指东汉大将军、闻喜侯窦武,他与陈蕃、刘淑并受人敬仰,被称为“三君”。

国典朝章垂汉代;

烟波钓叟耀禹域。

——上联典指汉·内史令窦威。初为汉高祖丞相府司录参军,博物多识,朝章国典,皆其所定,集十卷。

下联典指元代医学家窦默,所著《针经指南》之于针灸实如《烟波钓叟歌》之于遁甲也。

巍科高掇,共仰燕山五桂;

学士荣膺,争夸隋世六儒。

窦姓辈分同字辈分_姓窦_免费窦姓起名

——上联典指五代窦·禹钧,有义方,教五子,俱登科,时称燕山窦氏五桂。

下联典指隋·窦士荣与马光等并授太学博士,时号六儒。

附:

红木雕刻窦氏宗祠对联

河西世泽;

章武家声。

——佚名撰窦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汉代河西人窦广国,封章武侯事。

窦姓辈分同字辈分_免费窦姓起名_姓窦

毫芒映日千重树;

涓滴垂空万丈泉。

——此联为唐代诗人窦叔向《青阳馆望九子山》诗句联。

才俊名传四海;

夏王威播九州。

——佚名撰窦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宋初史官窦俨。下联典指隋末河北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

太行峰巅,孔圣为谁留辙迹;

烈石山下,晋贤遗泽及苍山。

——清乾隆·凤台令沈荣昌题窦大夫祠献殿。1959年郭沫若参观窦大夫祠时,曾题词一首,其中头两句“孔子回车处,驱车我却来”,与此联上联同出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