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父母才是孩子摆脱叛逆的关键

每天上学出门前,无论母亲如何提醒时间的紧张,孩子依然慢吞吞地吃着饭、穿着衣;写作业时,无论父亲如何提醒专注的学习,孩子仍然边玩边学、错误百出;当父母与孩子意见不同时,无论父母如何苦口婆心的解释,孩子仍旧坚持己见甚至执拗顶嘴。

上面的场景,对于身为父母的你,是否都很熟悉?儿时的“天使宝宝”随着成长,也逐渐变成了“叛逆宝宝”,这样的变化是否让你十分沮丧和苦恼?有时,为了孩子的事情,你是否也会和配偶发生口角,最终两败俱伤?

今天,将要介绍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本书将为处于水深火热的你,提供及时雨,帮助你走出与孩子的纷争,甚至会指引你改善自己、改变孩子。

作者杰弗里·伯恩斯坦,是一位职业心理学家,也是国际公认的儿童、青少年和家庭专家。27年间,他专注于儿童和家庭咨询,已帮助2000多位叛逆的孩子和其家庭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重现温暖的家庭生活。

书中,作者不仅为我们揭开了4-18岁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还向每位父母提供了经过常年验证且行之有效的应对之法,以协助大家成为更好的父母。

接下来,将分享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分别是:

01 父母要放弃责备,主动寻找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

02 父母要做情绪的把控者,用理解和鼓励感化孩子;

03 父母要彼此关心,用爱让孩子脱下叛逆的外衣。

01 父母要放弃责备,主动寻找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

父母与孩子发生争执,尤其在孩子违背父母意愿的时候,“叛逆”的标签便会附着在孩子身上。殊不知,每一位被视为叛逆的孩子,其背后都有父母需要深入了解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摆脱困境。

当遇到孩子叛逆的情况,不必焦虑,因为每个家庭都会经历。造成孩子叛逆的原因很多,有内在的爆发也有外在的刺激。同时,孩子的心智与人格正处于逐步完善和健全的过程,他们对于自身情绪、思想和行动都无法像成人一样把握的到位,更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才会产生一些“大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行为,这些行为便被我们视为“叛逆”。

乔乔是一位10男孩,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优异、讨人喜欢。可回到家,他的表现却判若两人,没有规则感、咒骂父母、打闹兄妹,连起码的家务活也不干。父母为此产生争吵,指责彼此造成了孩子桀骜不驯的性格,同时他们采取了强硬的手段,以期望乔乔的行为回归正常。

像书中示例的情况,我们都曾或都将遇到。但要强调的是,当父母意识到孩子叛逆时,应该尽力去找到背后的真实状态,并要自我反思:叛逆如果不是孩子有意为之,那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作者通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孩子们出现的绝大多数叛逆行为,实则是由父母造成的。

回想一下:当孩子咿呀落地,我们是他们的摇篮;当孩子蹒跚学步,我们是他们的支点;当孩子开口学语,我们是他们的粉丝。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刻,我们经历的都是快乐和幸福,因为孩子不会与我们作对。即便偶尔作对,父母也可以依靠成人的智慧去诱哄他们顺从。

可当有一天,孩子不再乖巧,我们的“花言巧语”不再有效,沮丧、愤怒、无奈等情绪组团爆发,原本友善的我们便变身成为“咆哮帝”“无视帝”“讽刺帝”,甚至“殴打帝”。

霎时间,父母放弃与孩子的沟通,大喊大叫、责备,将“成人的不解”宣泄给孩子,久而久之便诱发了他们的叛逆行为,并日渐严重。

如何解决呢?父母要以身作则。

首先,冷静下来。通过识别自己的积极行为,如微笑、拥抱、赞美等,以及识别消极行为,如吼叫、威胁、忽视等,进而尝试调整心态,以改善面对叛逆时的情绪爆发。

其次,停止责备。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耐心的、仔细的去挖掘他们真正的需求。

最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丽丽是一位11岁的女孩,当妈妈发现她经常窥探自己的隐私时,妈妈十分生气,狠狠的训斥了丽丽。孩子觉得很委屈,于是母女俩进行了交流,妈妈发现丽丽是害怕她不再关注自己,所以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来了解妈妈。最终,妈妈倾听了女人的心声并表示理解,答应会给予丽丽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而丽丽也同意不再去妈妈的房间里窥探隐私。

作者认为,父母的理解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减少叛逆,甚至降低亲子矛盾、改善亲子关系。

02 父母要做情绪的把控者,用理解和鼓励感化孩子

面对叛逆的孩子,吼叫是父母最常采用的方法,没有之一。因为它最快速,随着声调和言语的变化,也最直接的给予孩子内心的“震动”,让他们未发育完全的小脑袋失去防御力,进而被我们控制。

但这样,真的好吗?

肯定不好!实际上,这种举动会破坏孩子的大脑发育,甚至会造成孩子的怯弱和胆小。每位通过吼叫对待孩子的父母,都会在冷静之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反感,甚至为自己的无能而懊恼。吼叫,实则是一个巨大陷阱,它的“便捷性和震慑力”让暂无方法的父母特别享受,会上瘾,最终越陷越深。

想一想,隔多久你就会对孩子吼叫?“你现在马上来这里,把地上乱七八糟的东西给我收拾好!”或者,你这样对孩子吼叫过吗?“对你喊叫,我自己都觉得恶心,无聊!”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都曾被如此对待过。我们的父母在信息流通不利、知识相对匮乏的时期,只能通过吼叫甚至打骂来应对。久而久之,你我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当自己失去情绪控制时,便会打开潜意识的开关——吼叫。

所以,我们必须要成为吼叫陷阱边的情绪教练,先调整自己的心态,放下冲动,清楚“父母是要支持孩子,而不是反对”。当情绪被控制、吼叫被暂停,我们也就掌握了理解孩子的钥匙,进而避免“权力之争”。

“权力之争”是父母与孩子间时常发生的对峙情况,父母想控制,孩子想挣脱。作者在书中指出:“‘权力之争’的最终结果是悲伤的,即无法解决问题也无法改善孩子,最终伤害最大的往往都是孩子。”因此,父母要学会放弃与孩子间的争夺,用理解去感化孩子,而当孩子的行为发生改变时,要给予及时的回馈,即赞美和表扬。

如果有一天,总是不愿去上学的女儿有了变化,你可以说:“我为你今天早上所做的感到骄傲。你没有哭,没有黏着妈妈,你好好地去上学了。你真是一个勇敢的女孩。”一位父亲可以这样对他11岁儿子说:“我真的很感谢你,在妹妹挑衅你时,你没有理会她。”这样会让孩子明白他应该做恰当的事情。

面对寻求慰藉的信徒,牧师会说:“我们生活的目的是追寻快乐,我们生活的动机是即将到来的快乐。”那么,作为孩子终生的父母,我们要明白“正强化”的力量会促进孩子更为积极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赞同,孩子更是如此。

03 父母要彼此关心,用爱让孩子脱下叛逆的外衣

水滴石穿,不是一时而成。帮助孩子蜕掉叛逆的外衣,也不可急于求成,面对这场拉锯战,我们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他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因我们而生长,父母关系的好坏则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自己、对父母、对爱、对家的判断,很多心理学家都曾提出“好的婚姻关系,是孩子成长的最好典范”。

那么,请再次反省:我们是否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忽视了另一半;我们是否经常为了孩子,而责备另一半。如果有,请立即停止!

婚姻和睦,家庭才能幸福。父母要成为孩子生活的榜样,为他们标榜正确的行为和语言,乃至对规则的坚守。同时,我们更要调动家中其他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关注孩子的叛逆行为,放弃吼叫、挖苦、威胁、忽视等消极行为,带着孩子一起制定标准一致的应对方法,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温暖。

伊索寓言《风与太阳》,讲述的是风与太阳打赌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让路人脱下外衣,最终太阳凭借持续的、温暖的阳光让路人主动脱衣,最终成为这个赌局的胜者。

试想,狂风大作时,我们都会把衣服越裹越紧,但在阳光明媚时,我们才会将衣服脱下寻求凉爽。孩子的叛逆行为,与寓言相似:叛逆的外衣,不要奢望用激烈的言语将其脱下,通过耐心的理解和爱的温暖,这件充满敌意的外衣会自动脱落。

# 致每一位终将成为好父母的你 #

没有人生来就是好父母,也没有人有义务教我们如何成为好父母。父母是一种学习的经历,当你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中努力理解他们时,就是在学着做好父母。

好的父母,会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起到关键作用。父母给予的理解,则是赠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杰弗里·伯恩斯坦为天下父母创造了这本蕴含杰出改善计划的书,为父母提供了友好的方法应对叛逆期的孩子。既然我们都爱孩子,既然我们都希望成为称职的父母,那就陪他们一起成长!